
13871232238
浏览次数: 时间:2023-11-26 17:26:52
拍卖是专门从事拍卖业务的拍卖行接受货主的委托,在规定的时间与场所,按照一定的章程和规则,将要拍卖的货物向买主展示,公开叫价竞购,最后由拍卖人把货物卖给出价最高的买主的一种现货交易方式。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许多地区开始慢慢尝试采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手段开始线上拍卖,与传统的现场拍卖活动相比,开展网络拍卖,可以使拍卖公司的员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家庭办公,使得委托方和竞买人通过无线技术参与拍卖会,拍卖参与方的地域更加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使拍卖更有效地发挥了其价值发现的功能。由此,拍卖行业新业态——线上拍卖机遇到来,拍卖市场企业数量的动态调整趋势更加显著。
根据全国拍卖行业管理信息统计数据显示, 2020 年 1-8 月份全国拍卖企业拍卖成交场次 7910 场,较 2019 年同期增长了 1491 场,实现成交额是 622.29 亿元,同比增长 10.68%,拍卖产品涉及商业、物资、邮电、房产、金融、文物、土地管理等十几个领域。随着拍卖涉足领域的不断扩大,拍卖标的范围也由最初的一般生活消费品和生产资料扩大到房产、土地使用权、股权债权、文物古董、翡翠珠宝、甚至还有一些无形资产如无线传呼频率以及列车、飞机冠名权、桥梁道路命名权等。
从2020年中国拍卖行业业务结构分析来看,土地使用权拍卖与房地产业务成交额分别为3826.18亿元和1292.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1%和下降22.23%,分别占总成交额的57.11%和19.29%,占总体拍卖业务的百分之七十以上。除了不动产业务仍然占据拍卖行业的主导地位这一亮点之外,机动车拍卖和农副产品拍卖也呈现明显增长趋势。机动车拍卖业务自2015年公务车改革拍卖后,加上近些年来政府出台了相关利好政策,为机动车拍卖企业提供了新的机会。农副产品拍卖业务则是因为通过拍卖方式流通和处置农产品逐渐被一些地方政府所接纳和采用,在2018年出现了成交额的快速提升,相信随着社会对新业务拍卖的认知度的提高以及政策的支持下,新业务在拍卖行业将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随着拍卖企业对金融不良资产处置的关注和参与,使得金融不良资产拍卖业务占比继续扩大。以阿里拍卖平台为例,它极其广泛地影响着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彻底打破了传统司法拍卖的时空限制,将网络技术在司法拍卖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进而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和拍卖机构等的支持和青睐。截止2020年,政府部门委托拍卖成交额为401.16亿元,占总成交额比重为65%;法院委托拍卖成交额50.61亿元,占总成交额比重为8%;破产清算组委托成交额6.92亿元,占总成交额比重为1%;其他机构委托成交额120.26亿元,占总成交额比重为19%;个人委托拍卖成交额12. 91亿元,占总成交额比重为2%,可以看出,政府部门已经成为中国拍卖行业委托结构主力。
从拍卖地域成交额数据来看,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新疆兵团拍卖成交额在地域分布上仍然表现为不均衡的基本特点。福建省拍卖交易额为97.36亿元,占全国第一,领跑拍卖市场。福建、河北、上海、四川、湖北地区成交额在40-70亿元之间,甘肃、陕西、浙江、江苏、山东和云南地区成交额在20-30亿元之间,其余地区成交额均低于20亿元。
全拓数据认为,每个企业与行业的存在,都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对线上拍卖平台来说,信用体制、主题专场、仓储物流等增值服务未来或可成为网络拍卖新的盈利方向,只要拍卖企业能够在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和地方行业协会的领导之下真正与时俱进,拥抱大数据、融合互联网,拍卖行业可以将触角延伸到更多品类、更多业务,并对细分领域进行深耕来实现无界拍卖。